同时协鑫在常州、无锡、苏州的客户电池厂旁边设立硅片厂。
爱康科技上市才半年多就预告亏损,在3月29日晚上公布的年报中称,预计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3700万元-4000万元。虽然停产意味着很大的损失,但是很多企业表示即使是停产也不愿意开工。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而在法国,之前萨科齐强调继续扶植核电,只在确保不增加电价和维持合理减排水平的前提下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眼下的困难,或许情况也不是那么糟糕的。另外还有东欧的乌克兰以及南美的巴西等国也都在积极的推动光伏发电。考虑到希腊本国太阳能资源丰富,而且其太阳能输出量只是德国的1/80,发展潜力巨大,于是在去年希腊公布了一项称为太阳神工程的计划,欲将其太阳能光伏安装量从2010年的206MW提升到2020年的2.2GW,到2050年实现10GW的安装。
近日,赛维LDK宣布,进入今年以来公司已裁员5554名,裁员比例约为22%。而且光伏发电补贴将平均削减约35%,而非光伏能源补贴将只削减约10~15%,表现出了对光伏产业更多的限制。而上述8名委托人中,梁勤是扬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另外7人也多为公司高管或梁勤家人。
直到2011年12月底,广禾洋行突然将其持有的扬杰有限25%股权进行了转让,转让价格居然是5年前的800万出资额。扬杰科技并未解释,公司净利润增幅为何在2011年猛降,但从下游光伏行业景气度看,受累于光伏行业的可能性较大。由此可见,扬杰科技并不忌讳自己曲线合资的做法。一方面,占光伏市场超过6成的欧洲开始削减光伏补贴。
苏州固锝退出后,广禾洋行仍继续持有扬杰有限25%的股权。若按照创业板平均30倍的发行市盈率算,扬杰科技的发行价在20元左右。
此外,报告期内,扬杰科技2010年创下4600万的净利润,比2009年猛增2.3倍。苏州固锝当年为何要轻易出让上述股权?扬杰科技实际控制人,同样是股权受让方扬杰投资的实际控制人梁勤指出,扬杰投资与苏州固锝等当年共同设立扬杰有限的目的是为了借鉴苏州固锝成熟的管理经验,而苏州固锝是将扬杰有限作为其在扬州的生产基地,双方的运营目标不同,所以导致分道扬镳。曲线合资,获税收优惠2006年,扬杰有限成立时,除苏州固锝、扬杰投资外,另一股东为香港法人广禾洋行,后者实际出资800万元,持有25%的股权。即使按照25倍的较低市盈率算,扬杰科技的发行价也在16元。
扬杰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广禾洋行的股东是Georgios Kaidantzis,但Georgios Kaidantzis只是受梁勤、唐杉、沈颖、刘从宁、戴娟、左国军、徐萍、王冬艳8人委托代持股份。苏州固锝2007年年报亦披露,扬杰有限成立后的试运行过程中,合作方对运营目标有所不同,经友好协商,达成了股权转让协议。而在2009 年至2011 年的报告期内,扬杰科技光伏二极管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00多万元、1.24亿元、1.45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35%、35.16%、32.18%。光伏行业向扬杰科技贡献的营收比例最大,但整个行业近几年一直不景气。
苏州固锝错失数亿财富扬杰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6年8月的扬杰有限。若按后者计算,苏州固锝错失的2480万股股票保守估计也对应着3.97亿的纸上财富。
不过,就在扬杰科技上会前夕,包括实际控制人梁勤在内的上述8人收回了委托给广禾洋行的股份,扬杰科技也因此向扬州国税补交了公司作为合资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款项,共计542.08 万元。双重夹击下,光伏行业急转直下。
扬杰科技201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9元,本次发行摊薄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67元。广禾洋行800万元的出资额也是上述8名委托人先以外币形式转入广禾洋行,再由广禾洋行转入扬杰科技,用于缴纳出资款项。扬杰科技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坦承,上述8人2006年时想设立合资企业,但因出资人均为境内公民,所以无法以个人身份设立合资企业,所以就委托香港公司广禾洋行出资。港资股东为何在上市前悄然抽身?原来,香港股东广禾洋行只是一个影子公司,是扬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找来的一个股份代持公司。上周四晚间,证监会公布了4家拟上会企业招股说明书,其中就包括江苏本地公司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杰科技)。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扬杰科技主要是生产新型电子元器件。
下游行业的不景气,对扬杰科技的上会以及未来业绩,无疑都是隐患。公司成立之初,苏州固锝出资800万元(本应出资1280万元,当时出资尚未全到位),持有扬杰有限40%的股权,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也就是说,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依然是如何降低成本,以使其性价比能够接近甚至优于传统化石能源。美国之所以高调双反,意图很明显:防止美国光伏业受到中国企业的过度冲击,以保护其本土企业在下一轮全球光伏建设大潮中的竞争力。
由于运输成本、地域差异和客户的多样性因素,电池、组件和系统集成企业的数量会保有一定的规模。市场可以容许这些企业多亏一段时间,甚至有条件勉强支撑一两年,这样便可以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调整战略、整固基础、积累优势,但最终是否能活下来还是要靠核心竞争力说话。
[page]问:美欧等国家双反、消减补贴等政策的高调弹压,一度让行业进退维谷,您怎么看待欧美反补贴、反倾销和大幅消减补贴背后的动因及对行业的影响?李振国:目前欧洲如英国、德国、法国、希腊、瑞士等即将公布或已经颁布新的补助政策中,德国的削减幅度在20%-30%;意大利下半年将不设立大型光伏电站项目登记处,并停止对农业用地大型光伏系统发放补贴;西班牙取消对新建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英国考虑削减55%的补贴。正是由于有比较长远的考量,所以目前我们才能够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进而在市场的非理性竞争环境中保持着主动。从全球范围来看,正是由于去年光伏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致使目前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可以与其常规能源发电成本相竞争。除了产业链下游电站设计、建设以及并网运营能归属到能源业外,上游原材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都属于典型的制造业。
我们认为,凡是人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短缺一定都只是阶段性的暂时状态,过剩才是常态,因此光伏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也一定是充分并且完全的,因此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降低将成为这个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尽管如今这种成本下降对降低系统成本的作用已经不大,但对于企业间的横向竞争仍非常重要,甚至将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为,越是靠近下游终端市场,企业的分散度越大。
因为在我们看来,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没有企业可以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形成竞争优势。在硅棒和硅片这个环节上,我估计,现有的数百家企业最终存活下来的可能也就20家左右。
相对来讲,目前多晶硅片企业实际上面临着比单晶硅片企业更大的压力。同时,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我相信产业链各环节应该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的毛利率,这也是我们在多晶硅料供应最紧张的时候,仍拒绝与上游多晶硅供应企业签署固定价格长单的原因,因为这个固定价格的毛利率设置超过了50%,虽然我们没有因其远远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格而去获得超额利润,但我们也因此没有背负长单带来的负担。
如果再强力压缩成本,必然导致企业边际效益递减而边际成本递增,将得不偿失。光伏产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已经到来。李振国先生简介44岁,研究生学历。这一方面来自于不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技术路线选择的压力。
当然,有政策背景和资金优势的大型央企可能情况特殊。我倾向于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定位于制造业,而不是高科技产业。
不过,由于中国、日本、印度以及南美等光伏新兴市场的陆续启动,欧洲市场需求削减带来的部分亏缺有望能够弥补,预计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有望实现增长,容量或将达到25GW以上。2012年4月11日,隆基股份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全行业资金普遍紧张、融资渠道匮乏的背景下,获得了应对行业变革的主动权,其12年的专业化道路坚持由此获得了市场的肯定。
因此,为求生存,一些企业不惜低价倾销库存产品,以维持企业基本运行。从这个角度看,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硅高效电池将有可能成为未来光伏市场的主流。